轩易达建筑专业博客

Hi, 请登录

智能建筑

       在开始论述之前,先要定义什么是智能建筑?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像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是一个动态的定义,出现的近三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随之变化:从最初的仅考虑建筑功能和使用功能,到现在融入了以人为本、绿色环保、无线互联、全生命周期等众多理念,其深度和广度已经得到极大扩展。总体说来,智能建筑是环境、社会和智能三方面价值的充分体现,如下图所示:

1.环境层面

是从建筑这一实体的客观角度来进行考量,主要包括绿色自然和居住舒适两个层面。

绿色自然要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考虑,从建筑材料的选择、生产、运输、安装和使用,直到最后回收。

居住舒适需要通过建筑保温、隔热、隔声方面的合理设计来保证,并通过绿色环保的材料和节点配置来实现。

2.社会层面

是从人的主观角度来进行评判。包括居住舒适、生活品质和环境感知。

要居住舒适并具有生活品质,除了建筑物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外,还要通过室内功能性的布局来实现:空间布置是否合理,功能使用是否连贯,采光布置是否适当,空调设施温度适宜。

环境感知是通过布置传感器,组成物联网系统,对光线、声音和温度进行感知,并根据测量数据动态地进行调整,来满足和适应舒适度的要求。

3.智能层面

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通过物联网系统和传感器获知了大量的数据,并传输的云端,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结果来实时动态地对环境进行调整。

可以设置人体温度传感器,来获取人体体温。同时根据大数据进行判断,体温否处在舒适的范围?如果温度过高,是由环境温度过高或生病发热所引起?如果是前者,就开启空调系统;如果是后者,则通过互联网与在线医生或医院进行连线,对患者提出预警,并采取诊断措施。

这三者相互联系,环境和智能影响着社会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会对前两者进行反馈,随着时代的发展,采用更好的环境措施或更先进的智能技术,最终实现智能建筑所创造的“美好生活”的目标:可持续、环保、舒适、智能。

免责声明!!
信息来源
    本网站的信息和内容来自于各种公开信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上的论坛、博客、新闻网站、学术文献等。我们并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内容免责
    我们不对任何信息的内容负责。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对由于使用本网站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如果用户发现任何内容存在问题或侵犯了其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链接免责
    本网站可能包含一些外部链接,这些链接仅用于提供便利和信息。我们不对这些链接的内容或可靠性负责,也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免责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均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摘录、传播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这些内容。如果用户需要使用本网站的内容,请联系我们以获得授权。

法律适用
    本免责声明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如果本声明与任何其他协议或法律文件有冲突,应以本声明为准。如果本声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一致,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请注意,以上免责声明仅供参考,并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在使用本网站时,请仔细阅读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