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易达建筑专业博客

Hi, 请登录

别看热闹看门道,从《冬奥山水间》看北京冬奥场馆周边生态修复!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展的如火如荼。中国奥运健儿们的佳音频频传来,不断振奋着国人的心。大型的工程建设都要伴随生态环境破坏,这个无法回避。今天我们来看看这届奥运场馆周边生态修复情况。

记录片《冬奥山水间》呈现了很多冬奥场馆的镜头,下面,我们分门别类梳理一下,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如意形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建设情况:

这种高挑式的建筑,已经最大限度的减少的对山体破坏,基础建设的堆填挖占还是少不了的,为了保证场馆安全,还是使用了一大片锚索框格梁结构对山体进行了加固。

加固之后,对山体所有的工程创面进行了生态修复,初步推测采用了喷播技术。嫩绿部分为新生的植被。

夏季比较好的状态:

呃!这张有可能是效果图!

在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也采用了同样的锚索框格梁加固技术。

高铁站的铁路边坡,基本上还是老办法,拱形骨架+栽植紫穗槐,高铁用这一招打遍大江南北,不过,确实无敌哈!

对于坡降不大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采用传统造林栽植就能够解决了。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山谷中这一系列水塘,是水土保持的经典布局,所谓的:丘上林草丘间塘,对调蓄融雪和洪水,有很大作用。

在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也有应用。

在建筑周边的边坡,还采用了混凝土挡墙+被动防护网+喷播,看来在陡峭的创面上,修复的效果还有待时日。

左下角应该是一种新型的护坡形式,没有角度,看不太清楚。

这个左边是阶梯式栽植,应该是沙地柏,右边土坡是刚喷播完的。

现场工作人员对高山草甸做了草皮切块,移栽保护。

移栽后遮盖了最薄的那种植被毯,用来保墒。

还对区域内的大树进行了移植保护,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现场的场馆设计,基本都是,依照地势而建的,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了土方开挖,但是,就是上下要辛苦一下了。

这个是用现场碎石做的石笼墙:

看过了这些,我们已经看到建设者们的良苦用心了,其实,最大的水土流失隐患,并不在此,而在那些长而陡的雪道上。

春季雪水融化和雨季的暴雨,先说说雪水融化,雪水融化时会在雪道上留下一道道冲蚀沟,而且越汇集破坏力越大。

由于看不到雪道的处理措施,从纪录片中能看出夏季是有植被覆盖的。

但透过一下云缝隙,还是能看到,有些堆砌的压占坡面还是裸露着。

但是这种夏季的草本植被(赛道是不能有灌木的),基本是解决不了春季融雪的问题的,这个就需要完善的排水措施了,根据笔者之前的经验来说,就算排水设施非常完善,水土流失稳定也需要3到5年,所以,明年的四月以后是水土流失问题集中呈现期,需要慎重对待。

以上就是建筑界园林频道为您带来的“别看热闹看门道,从《冬奥山水间》看北京冬奥场馆周边生态修复!”的内容,建筑界园林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园林设计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

免责声明!!
信息来源
    本网站的信息和内容来自于各种公开信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上的论坛、博客、新闻网站、学术文献等。我们并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内容免责
    我们不对任何信息的内容负责。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对由于使用本网站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如果用户发现任何内容存在问题或侵犯了其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链接免责
    本网站可能包含一些外部链接,这些链接仅用于提供便利和信息。我们不对这些链接的内容或可靠性负责,也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免责
    本网站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均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摘录、传播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这些内容。如果用户需要使用本网站的内容,请联系我们以获得授权。

法律适用
    本免责声明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如果本声明与任何其他协议或法律文件有冲突,应以本声明为准。如果本声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一致,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请注意,以上免责声明仅供参考,并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在使用本网站时,请仔细阅读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